马上就是清明节了,作为春季的重要祭祖节日,不少人正在准备,或者已经去给过世的亲人“烧纸”扫墓了。
祭祖上坟为啥要烧纸呢?那边的亲人真的能收到吗?
1·烧纸钱的由来
民间祭祖烧纸的习俗由来已久,人们本着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”的想法,认为人过世之后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也差不多,一样的生活不易、需要钱粮打点。
所以从原始社会开始,人们就开始给过世的人随葬生活用具,好让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正常生活。钱币出现以后,民间又开始在墓葬里放入大量的钱币等,比如东汉时期的雷台汉墓里,随葬的钱币就有近三万枚,当然也有人在墓葬中放大量“银票”。
墓葬中的大量真钱,那边的人花没花着不知道,倒是便宜了大批盗墓贼。所以到南北朝后期,埋真钱的人就渐渐地少了,慢慢开始兴起使用“纸钱”。
最早纸的价格是非常高的,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,也只有贵族才能烧得起。正是这种普通人消费不起的东西,才最容易被人模仿和追随。
《汉书》中有“凡鬼神之物,取其象似,亦犹涂车刍灵之类。古埋帛,今纸钱则皆烧之”的记载,说明那时贵族们就有了烧纸钱的做法,但民间最多也只是在丧仪中用纸,还远没有到“烧”的阶段。
到了唐代,有个叫王玙的官员又把烧纸的习俗,推广到了官祀仪礼之中,《旧唐书》中有载:玙上言......汉以来,葬丧皆有瘗(音义)钱,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。
不过当时这种做法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,比如诗人王建就曾写过“三日无火烧纸钱,纸钱那得到黄泉”的诗句,但这种反对也阻挡不了这种习俗的延续。
2·全民烧纸钱
唐代后期到宋代,烧纸钱的使用的范围更大了,人们不但在祭祖的时候烧纸,遇上种种节日,以及求神祈雨时都会用。比如唐诗《送神》中就有“纸钱灰出木绵花”的句子;宋代范成大也写过“社下烧钱鼓似雷”“酹酒烧钱灶君喜”等。
可见那时候烧纸钱,已经成为人们和鬼神打交道时最流行的方式,据说宋代还发生过多起因烧纸钱引发的火灾事故,不少地方还曾因此搭建起了“望火楼”。
因为当时造成的损失比较大,朝廷曾下令禁止这一习俗。但奉养祖先的心哪是能被打压下去的?所以民间不只是烧纸钱,还慢慢流行起了烧纸马、纸车等物品。
明代时这种习俗也依然盛行不衰,据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中载:此纸十七供冥烧,十三供日用......荆楚近俗,有一焚侈至千斤者。
民间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“纸钱”,有似铜钱的外圆内方形,也有大张长方形,更有用模子刻印出的“钱贯”“冥锭”,以及大小元宝等,黄白参半、形状各异。一切都和现世里的用度相似,又更加夸张和丰富,这种习俗一直到今天依旧在流行。
3·烧纸钱的讲究
民间烧纸钱的讲究,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各不相同。首先是在用纸上,据宋代古籍中记载,唐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把“纸钱”用纸,和生活用纸加以区分,称“生纸非有丧故不用”。
《太平广记》里更是区分开了纸的颜色,称“金钱者,是世间黄纸钱。......其钱多为地府所收”。说明纸钱自古是以黄纸为主,还必须使用生纸。而精细的白纸、熟纸则是用来写字以及制作银票等。
古籍里还记载了烧纸钱的方法,说“当于水际焚之,我必得也。受钱之时,若横风动灰,即是我得;若有风飏灰,即为地府及地鬼神所受,此亦宜为常占”。
并且还写“鬼神常苦饥,烧钱之时,可兼设少佳酒饭,以两束草立席上,我得映草而坐,亦得食也。”
总的来说就是,在祭祖时要先在家里“密室”里制作纸钱,完了用袋子装好在水边烧掉。在烧钱时最好再准备一些好酒好菜,再插两把草或者点束香。这样做,先人就能收到送过去的“钱了”。
其实说到底,人们祭祖时烧纸钱的习俗,应该不过源自自己的想象,以及对亲人怀念之情的表达罢了。
Copyright © 20122 西安阎良汉皇树葬墓园 陕ICP备20009781号
XML地图